產學界研究機構紛紛投入GPU平行運算技術
圖說(左起):華碩開放平台事業群總經理林維綱、NVIDIA(輝達)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郭滄賀、NVIDIA (輝達)CUDA行銷總監Sanford Russell、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李百祺、NCHC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李汶樺博士、台灣微軟OEM總經理李志超、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徐百輝、NCHC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助理研究員郭芳安。 |
2011年5月19日- GPU(繪圖處理器)平行運算蓬勃發展,為促進國內各項相關專業和應用領域之交流,NVIDIA(輝達)今(19)日假台北喜來登飯店舉辦NVIDIA GPU技術大會(GTC ),匯聚國內產學界研究單位之專家、教授及合作夥伴,共同展現GPU運算在國內超級運算、天文科學、災害防治、醫學等領域之重大研究與應用成果。
精采議程內容包括:
- NVIDIA CUDA行銷總監Sanford Rusell分享現代平行運算的演進
- NCHC國網中心利用GPU實現高速計算改進與創新應用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利用GPU進行高光譜影像分析與應用
- 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CUDA平台進行醫學超音波成像與未來醫療
- 台灣大學物理系運用GPU結合自適性網格在天文模擬之應用與效能
- 長庚大學資工系展現GPU-REMuSic工具於圖形處理器環境之實作
NVIDIA(輝達)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郭滄賀表示:「NVIDIA GTC已是全球最重要的運算盛事,讓各個需要大量運算資源的領域了解GPU平行運算模式如何高效擴充運算效能,以及突破各種最複雜的密集型運算挑戰。因此,我們近年來不僅積極在台灣推廣CUDA平行運算教學,更承諾將這個全球性的年度重要運算議程移植到本土的GPU運算社群,突顯出GPU與平行運算對台灣各科學和專業領域的重要性,並為電腦運算加速轉型。」
為了進一步加速落實平行運算在全球的運用與發展,NVIDIA(輝達)已在全球設有超過90所CUDA研究中心(CRC)與CUDA教學中心(CTC),這些CUDA研究中心是在眾多研究領域中運用GPU運算技術達到卓著成效的機構,當中甚至是全球從事最創新和最重要科學研究的佼佼者。此外,目前全球也有超過400所大學(//www.nvidia.com.tw/object/cuda_courses_and_map_tw.html)設有教授運用NVIDIA® CUDA®架構繪圖處理器(GPU)進行平行編程的課程。其中國立台灣大學等CUDA卓越研究中心,以及長庚大學、淡江大學、東海大學、慈濟大學,以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均相繼投入GPU平行運算的教學和研究,並促使每年有成千上數畢業生具有運用GPU密集式平行運算的知識和專長,同時也能在眾多不同領域中促進下一波的科學發現。
CUDA研究中心促進了各大學研究團隊與大量平行運算領域的研究組織之合作契機,同時提供諸多益處,如專為核心研究人員與學者而設計的各項活動、在進行研究時可取得專屬的NVIDIA®技術人員之協助,以及特別設計的線上和個人訓練課程。
CUDA教學中心計畫是同類教學中心中第一個由硬體廠商成立並推廣到大專院校的計畫。此計畫帶來諸多助益,例如教學素材之捐贈,包括教科書、軟體授權和教學實驗室電腦系統中的CUDA架構GPU,同時更有針對學校所需的硬體提供專屬的採購優惠。CUDA教科書的繁體中文版本也於5月16日正式出版販售,預期可使CUDA教學在台灣更加普及化。
欲瞭解更多NVIDIA GPU技術大會台北場次的相關活動介紹、大會議程及課程資訊,請瀏覽NVIDIA GPU技術大會網站。欲瞭解NVIDIA研究活動與CUDA相關計畫的詳細資訊,請瀏覽NVResearch網站。
關於NVIDIA (輝達)
NVIDIA(輝達)公司在1999年發明了繪圖處理器(GPU)後,便讓全世界認識到電腦繪圖功能的威力;從此,NVIDIA(輝達)藉由在各種可攜式媒體播放器、筆電到工作站等裝置中採用的突破性、互動式繪圖功能,不斷為視覺運算定義各種全新標準。NVIDIA(輝達)在可編程繪圖處理器領域的專精為平行處理技術帶來各種突破,並讓超級運算技術在價格上變得平易近人,因而廣被採用。NVIDIA(輝達)在美國擁有超過1,800項專利,其中包括現代運算技術基礎之設計與深入研究。欲瞭解更多NVIDIA(輝達)詳細資訊,請瀏覽www.nvidia.com.tw網站。
# # #
本新聞稿可能包含NVIDIA根據目前預期所做出的前瞻性聲明,其中包括區域性GTC活動與2012年春季GTC的成長、特色與重要性及其地點與時間資訊;GPU運算的助益與需求;以及NVIDIA公司專利在現代運算技術上所產生的效應。這些前瞻性聲明包含可能導致實質結果與預期不符之風險與不確定因素。多項重要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前瞻性聲明所示之結果出現重大差異,所及範圍有全球經濟情況、我們的產品借重第三方協力廠商之製造、組合、封裝和測試之部分;技術發展和市場競爭之影響;更快或更節能技術之發展;設計、製造或軟體的缺失;消費者偏好或需求之改變;業界標準和介面之改變;整合到系統後無法預期的產品或效能降低之技術缺失;以及我們定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Form10-Q(截止於2011年1月30日之財務季度)等報告中的其他詳細因素。NVIDIA在公司官方網站上免費提供定期提交給SEC的報告之副本。這些前瞻性聲明不保證未來的效能,只陳述目前的狀態,除非法律規定,否則NVIDIA沒有意願或義務因為新資訊、未來事件或其他理由而更新或修改任何前瞻性聲明。
本文為NVIDIA公司2011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NVIDIA與NVIDIA標誌是NVIDIA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地區的註冊商標。所有其他公司及產品名稱乃為所屬個別公司之商標。功能、定價、出貨時程和規格之變更不會另行通知。
NVIDIA新聞聯絡人: 亞太資深公關經理 杜佳祐 |
世紀奧美公關顧問
李瑋 電話:2577-2100 / 826 行動電話:0937-464264 傳真:(02) 2577-1600 Email:jerryw.li@eraogilvy.com |
金則琍 電話:2577-2100 /828 行動電話:0922-566576 傳真:(02) 2577-1600 Email:marytl.chin@eraogilvy.com |
溫晏誼 電話:2577-2100 /806 行動電話:0930-855450 傳真:(02) 2577-1600 Email:freda.wan@eraogilvy.com |